关灯
护眼

十二、我们要华丽丽再见

    钟濡沫和大黄两个人一起走出了饭馆,天已经黑下来。刚黑不久的天空透着丝丝光亮,抬起头时看到的不只是压抑的黑色,更能发现似深似浅的光亮。几点繁星点缀在夜空,远近不一,似有似无,闪亮着。

    说了再见之后的两个人,各走各的。一路上,钟濡沫很轻松,难得的轻松。或许是今早的大黄和刚才的她反差太大,又明了这其中原因。而大黄却没有这么放松,想着的是要怎样和钟濡沫竞争。钟濡沫无疑是已经在主编那儿抢到了先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又要怎样才能赢过钟濡沫呢?

    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刚分别不久的两个人,在想法上简直就是大相庭径。

    回到家后,钟濡沫收到了一封来自出版社的群发邮件。大概意思就是这次爱沫的新书《不懂》创下销售新高,并在网上掀起了一股狂潮。所以出版社决定为爱沫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功会,时间就在下个周五。

    钟濡沫没有想到出版社这次竟然会举行庆功晚宴,这种活动这在出版社是几年难得一见的。钟濡沫在出版社工作了六年了,这六年里也就只举行过一次而已,还是三年前的事情。

    这次马不停蹄的为爱沫举行庆功晚宴,明显是为了青春文学的计划炒作。

    这么一来钟濡沫担心的问题就又来了,不知道苏立宣是不是会出席这次的庆功晚宴。从《不懂》作者的角度来说,苏立宣应该是会出席的;从苏立宣不愿意曝光的角度来说,又应该是不会出席的。所以,钟濡沫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苏立宣会来,但是不会公开自己的身份,只是单纯的参与到这场晚宴中。钟濡沫想着只要自己小心点,应该能避开和苏立宣正面遇见的情况。

    从《不懂》计划出版到现在,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苏立宣也没有再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钟濡沫有理由相信在晚宴上也不会遇见苏立宣。

    钟濡沫这样想多少是有点自欺欺人了。

    她的不愿意,不代表着苏立宣的不愿意。他们两个,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是持相同的看法的。

    苏立宣也在这一晚收到了来自出版社的邮件,不过苏立宣的是经小刘转发的。苏立宣不愿意曝光,所以哪怕江林文艺出版社是他的出版公司也无法得知他的邮箱,邮件都是先发到小刘那儿,小刘再给苏立宣发过来。

    与钟濡沫他们不同的是,苏立宣收到的邮件是特别定制版的。钟濡沫收到的是群发,每个人都一样,通知的也都是些注意事项之类的。苏立宣的邮件准确来说是类似邀请函之类的东西,不是通知,是请求。

    苏立宣登录邮箱,打开邮件——

    爱沫,您好!出版社将在下周五晚上举行《不懂》庆功晚宴,希望您能出席!

    看了这几句话之后,苏立宣没有接着往下看,直接点击了关闭。知道是要做个什么事情就可以了,苏立宣对这些套话满满的东西

    真的是没有一点点看的欲望。

    可以这样说,苏立宣有的时候真的是有点奇怪的。像小刘一样,把他叫为“怪人”也是丝毫不过分的。

    对于现在的苏立宣来说,江林文艺出版社举办的任何活动,只要能参加的他都一定会参加。换做以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现在,谁叫他心心念念、难以忘记的那个钟濡沫是在江林文艺出版社工作的呢?

    谁叫他现在正期望着他们之间能有一个华丽丽的再见呢?

    也是,十年未见了。十年里,是再见,也是在也不见,所以才会未见。忽然之间,苏立宣想通了,难得想通,难得不顾一切,难得冲动一次。

    是该再见了。

    华丽丽的再相见。

    苏立宣从知道钟濡沫在江林文艺出版社工作的那天起就在想他们再见的形式,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想法出现。今天收到这封邮件,这个庆功宴,就像是忽然落到苏立宣衣领处的一汪凉水,在触碰到身体的那一瞬间,温度的极大差别刺激着苏立宣,想到一个再见的好方式。

    想要的华丽丽的再见,华丽丽的场景已经被这个庆功晚宴提供,苏立宣只需要自己华丽丽的出现就好。不是苏立宣疲于自己去制造一个华丽丽的场景,只是若真那样,那么这场再见中的女主角可能无法到场。

    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把钟濡沫带到自己制造的华丽中呢?钟濡沫又是否愿意呢?甚至现在,根本无法联系上钟濡沫……

    这些都是一个个横在苏立宣面前的问题,也是一个个阻止苏立宣去精心制造一场华丽再见的障碍。

    总会有很多理想中的要去做的事,最后都无法完成,大多是向现实低下了头。现实不一定是压迫的,但却能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

    于是,事与愿违。

    不如不想。

    在苏立宣所想过的那些再见场景中,无法做到的就是钟濡沫的到场。在这场庆功晚宴中,最最简单的就是钟濡沫的到场。这个世间的事情,有的时候真的宛如玩笑一般,或许就要求了我们需要有一笑而过的能力。

    钟濡沫和苏立宣两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错过也好,不爱也罢,都事出有因。

    有了这场庆功晚宴,苏立宣只要出席就好了,就能看到同样出席的钟濡沫。苏立宣想的是,钟濡沫是江林文艺出版社的一员,这种车场合出版社肯定会要求他们到场的。就算起不到什么实际会是意义深远的作用,那好歹也可以做个捧场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