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4章 秋收

    今年天数少,10月上旬结束的时候,稻穗微黄就能收割了。

    水稻跟麦子不一样,梗稻壳子见黄了就得收上来,不能等到熟透。

    你别看小说上写金秋十月,稻田金浪翻滚,场面壮观,那些都不是庄稼人,啥也不懂。

    一旦水稻成熟透底了,那梗子失去水分很脆弱的,可禁不起你折腾。

    三下两下稻粒就全掉了,都落到泥地里,还谈什么收成。

    所以说什么人干什么事儿,这事情只有咱们农村长大的还得帮着干过活儿的人才知道。

    一早吃好摊饼皮就玉米稀粥,提前自家磨好镰刀,扛上扁担麻绳,穿好袖套,头顶凉帽。

    林峰帮忙提着水壶,后面是跟屁虫林培培。

    乘着早上天凉,好多干点活儿。

    今天商店那老爷子去帮忙看着了,农忙的时候生意也不会太多。

    学校是全部放农忙家,滚回家帮干活,老师也得回去干活呢。

    这时候老师不比后世,家里也有地,不脱产,一样要干活。

    只有作者初一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家伙懒得,每到农忙就夹着一叠作业本回去,说是要批改作业。

    王凤珍就在家里帮忙烧水做饭,保障后勤。

    两口子先割稻,跟割麦一样,一人一条垄,咔咔向前。

    割一把顺手往旁边横放,虽然是随手,也挺整齐的。

    干不到一会,太阳就上来了,一下子热了起来,水壶很快就空了。林峰提着水壶往回赶着去装水。

    家里王凤珍茶水已经烧好了,打在盆里泡上了竹叶,都晾得差不多了,正好装壶。

    顺便拿上两张饼,再带两个柿子。

    林培培正坐在稻捆上玩,饼给了爸妈一人一张,柿子他跟林培培一人一个。

    细心的剥开皮,露出红艳艳的肉来,给林培培捧在手上吃,自己一个不要。

    那边两口子看到林峰这样宠妹妹也是很开心,但是心里在嘀咕:这二坨打摔破了头,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不爱说话,也没这么多主意。

    饭是王凤珍送到地头来的,米饭、咸菜、韭菜炒鸡蛋,还带了几个脆瓜。

    棉花田里的瓜早就熟了,每次帮着除草的时候,林峰都盯着看哪个瓜个头大了可以吃了,香瓜早就吃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脆瓜。

    大伯和三叔家也是同样的一份儿,不欺负哪个。

    奶奶还给林培培带了点煮花生,门口的花生早就收了,李秀英给婆婆送了一点,

    王凤珍一直留着,今天弄了一点加水加盐加茴香枝一起煮的,带过来给林培培当零食。

    中午稍微休息一会继续干活,林峰把旧衣服铺在稻杆子上,叫上林培培躺上去睡午觉。

    下午的时候回去打水顺便喂了一下鸡。

    这时候小鸡已经开始长出点硬毛了,也很活泼,到处找东西吃。

    白天放外面,晚上就得赶去窝里。

    林峰打算再弄一批小鸡,两间杂屋养到四十只不成问题。

    跟奶奶说了一下打算,请她帮着到别家再买些,得多跑几家,不然凑不够数。

    现在周围几个小队的老太太都在忙孵小鸡的事儿,一只小鸡能卖两毛五,也算是增加了不少收入,就是苦了家里的老母鸡。

    到傍晚回家,稻杆子放在田里继续晒,等割得差不多了再打捆。

    期间两个舅舅来帮了一天的忙,总算在第三天全部割完了。

    第四天没去多早,露水重,再晒一会。到地里林峰也跟着打捆,林培培照例坐着玩。

    林峰用黄豆叶梗给她编了个宝塔,还有个小笼子,让她捉蚂蚱关里面玩。

    开始李秀英先拢了一堆,然后一手抓七八根儿,两边头对着头打个结,捆扎的绳子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