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谁是第一

    2011年6月的一天,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延集村的农民延廷礼,随手拿起桌子上一份刊物翻阅。

    谁知这一翻,差一点就掀起一桩官司来。

    延廷礼发现,这一年第四期的《支部生活》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刘集村》。延廷礼不看则已,看着看着心里就蹿起一股火来。他拿着这份杂志,立马就找到了村里的老文书赵曰亭。

    延集村文化味很浓,识文断字的人比其他村也多,很多村民平日里都乐于读书看报。赵曰亭算是乡村知识分子,写写画画都不在话下,还常在报刊发些短文杂章。村人送一外号,叫赵秀才。

    延廷礼找到赵曰亭的时候,他正伏案写作,写的是延集村的革命往事。延廷礼一进门就嚷嚷:赵秀才,了不得了,你快看看吧!

    赵曰亭笑笑说:什么惹着你了,让你这样急?

    延廷礼说:你快看,《支部生活》这是睁着眼说瞎话呢!

    赵曰亭不看则已,一看火气更大: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们这是张冠李戴!赵曰亭一生气,声音就特别急促和高亢,说话就像机关枪,突突的:这还了得,历史不容篡改!说完,拿起杂志就去找老书记延学莆说道去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11月的一天,广饶县电视台又播出了类似的内容,延集村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恰巧村里换届,很多党员就在换届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人说:干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不能乱了规矩。刘集村过去是小莫斯科,我们延集村还叫小延安呢!咱们要把这第一的旗帜夺回来,插在延集村的革命历史上。

    赵曰亭看到有这么多的响应者,劲头就更大了,他挥舞着胳膊说:告他们去,我们告他们去!

    说干就干,赵秀才连夜就挥笔写下了诉状,村支书延顶才特地在党员大会上把诉状念了一遍,延集村的党员也都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赵曰亭紧接着给《支部生活》和广饶电视台打电话。写文章的记者很快就道歉了,县里也明确答复: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延集村党支部,这确确实实。

    风波虽是平息了,可延集人心里还是有些别样的失落。究其原因,是刘集村的那座纪念馆,这座纪念馆矗立在刘集村的广场上,占地1300平方米,是大王镇投资数百万元建造的。建纪念馆的本意是源于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所以取名为“宣言”。从空中俯视,宣言纪念馆的外形就是一本打开的《共产党宣言》。

    延集村的人心里很不平衡。山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这样被人忘记了,就这样被历史忽视了?延集村的党员呼吁,延集村也应该建一个纪念馆,供后人参观瞻仰。村干部到镇里陈述,镇党委书记王国文很重视,把这意见拿到了镇党委会上商讨,大家一致同意建延集纪念馆的事,镇里拨款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