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4章 敢于创造奇迹

    成功在于决策,奇迹在于创造。

    再说梁仕容先生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莲塘村委乡贤理事会理事长后,在建设将军名村中,又在乡村中创造出奇迹。

    奇迹在于创造。敢于创造奇迹,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就要克服无数的困难!

    在莲塘村委办公楼,梁仕容先生亢奋地把名村建设规划向前来调研的市、县、镇领导介绍:

    一要按照县委副书记梁国华提出的“以优秀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掘莲塘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立名村名人诗书画艺苑等文化场所,把将军故里发扬光大,使传统优秀文化与将军故里成为文武双全之名村,相得益彰。

    二要建设一条通往村烧炮地(即每年正月十三烧大炮的场地)硬底化莲塘炮会大道。

    三要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方便群众出行。建设一条足够整个莲塘村硬底化排水灌溉渠。水渠采取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明渠是露天部分,水渠底部铺满鹅卵石,水质清澈,流水潺潺,体现莲塘村山青水秀之美;在途经房屋门口之处使用暗渠,使村民出入方便安全。

    四要建一个具有现代化的有机肥料厂,将莲塘村委乃至整个内洞等地的垃圾进行回收,生产制造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五要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利用好莲塘拥有将军故里、****、大型溶洞群等名胜古迹和原生态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引进外资兴建莲塘旅游度假区,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六要利用原有的山、水、林、路,以增进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把莲塘村打造成为“村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生态文明”的美丽莲塘村。

    听完介绍,领导们赞赏有加,认为这是一幅“美丽莲塘村居图”。

    踏潮头扬帆起航,乘长风抢占先机。莲塘村在开展名村建设中,人们经常在村里看到市县领导吴伟鹏、叶锐、梁国华、关彩云、刘涛、肖志坚、何炳友等领导和天堂镇高官伍树全、镇长陈国仟以及县直相关部门领导顶烈日,冒寒风冷雨,风里来,雨里去……察看名村建设,详细了解发展规划,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及“乡贤”对工程概况、规划走向、工作进展等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人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在闪光!

    莲塘村在“建设将军名村”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与改造相结合,有效利用原有的山、水、林、路,以努力增进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努力打造“村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的生态文明村。

    理解,任何时候都是真情的呼唤,心灵的慰籍。没有理解就没有支持。没有支持就没有鼎力相助和默契的配合。不可回避的事实谁都不能否定。在名村建设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与阻挠。

    名村建设之初,需要拆迁一些房屋,占用一些宅基地。

    最初,也只有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扩建村道沿线需要拆迁的乡亲硬是不让拆屋。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屋是什么?那是家啊!天大地大,比不过自己的家大!家就是温暖的归宿,家就是避风的港湾!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那个窝窝。鸟有鸟窝,人有居所。谁都不可侵犯!事实就是如此。事实就这么简单。无论任何一项事业,任何一项工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幸FJ设名村不正是如此吗?如此的史无前例,如此的壮观!即便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都会成为动人的情节,感人的故事,美妙的插曲。

    然而,最初的日子里,有些群众终究还是不能理解的,就在村委干部耐心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时,就在他们拿着喇叭向沿线的村民喊话时,有些人还在愤然地责备着,骂骂咧咧地指点着……后来,甚至还有些人推推搡搡,似乎要揍他们呢……

    那天,恰逢是阴天。恰逢有雷电。全村的乡亲们来了,不由分说,有的竟然固执地躺倒在现场上。

    ......终于,乡亲们在梁仕容先生和镇、村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解下终于明白了建设名村的道理。乡亲们异口同声说:“我们这是做什么呀,真是犯糊涂啦!咱们可不能给建设名村添乱啊!这么大的工程,投资这么大,他们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咱老百姓,为了咱村的发展和建设吗?即使咱们牺牲一点又算得了什么!走走走……”

    蓦然间,乡亲们感到了一种愧疚,从未有过的自责,相互搀扶着,蹒跚着,到底撤离了现场。

    此刻,所有在场的人全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相互注视着,有多少话要说,却再也说不出来了。望着乡亲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所有在场的人全都感动了。

    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哪!他们为一时的冲动而愧疚,而自责。这是多么朴素的品质与思想。这种朴素与善良,不正是建设名村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境界吗?静默中,梁仕容先生落泪了。

    当问及这些的时候,梁仕容先生说:“工作嘛,总得去开展,总得有人去做,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得到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候,理解比什么都珍贵啊!”

    是啊,一个人被理解,那是一生的幸福。一项事业得到了理解和支持,那就是历史的馈赠,是永远的丰碑!

    于是,村民们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名村建设,主动拆掉了那些阻碍名村建设的房屋,搬掉了那些阻碍名村建设的大石,砍掉了那些阻碍名村建设的果树……

    他们说:“只要是名村建设需要,我们让出土地,拆迁房屋,砍掉果树,心甘情愿。”

    多么善良的老百姓啊!多么真诚的话语!这不正是将军故里人民的胸怀吗?宽厚的那么朴实,朴实的那么感人!

    是啊,将军故里的老百姓,为了名村的建设,用他们的真情与大爱,无私与宽容,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他们的奉献精神,在“建设将军名村”中,越加的波澜壮阔,越加的豪情壮志!莲塘,因“建设将军名村”而骄傲;因“建设将军名村”而自豪!

    是啊,莲塘在“建设将军名村”中,融入的是一种精神,弘扬的是一种奉献,贯穿的是一种理念!

    这一切的一切,投入的不仅仅是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是心血、是汗水、是智慧、是真情、是大爱……

    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铭记。一次次被传颂。

    感动,源于一条乡村的变化与美丽;震撼,源于一条乡村的崛起与繁荣;铭记,源于一条乡村的历史与厚重;传颂,源于一条乡村的文明与经典。

    莲塘村,时代骄子!莲塘村,天堂名村!莲塘村,将军故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向世人昭示的永远都是朝气,是蓬勃,是活力,是跨越的飞跃!

    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机遇的擦肩而过,也没有理由抱怨信息的转瞬即逝,更没有理由抱怨贫富的天壤之别!

    日新月异,原本是一组词汇,一句成语。如果用来比喻莲塘村的变化,似乎再恰当不过了。总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光彩,那么的夺目。

    而今的莲塘村,为什么在“建设将军名村”中,乡亲们能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无疑,这是一种博大,一种容纳,一种豪情,一种气魄,更是一种胸怀!曾经有过,昨天有过,现在依然。是历史的传承,是时代的延续,是大变革的脉动,是跨世纪的号角!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莲塘村无可争议地成为建设名镇名村的先行点。

    这里,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一军上将军长梁鸿楷、粤军中将师长梁鸿林等将军诞生的地方,有将军驰骋沙场,千里征程人未还的壮烈礼赞;

    这里,有蜿蜒相连的四季常青大山、绿色宝库、天然的大氧吧;

    这里,有莲塘后龙山六祖惠能为内洞人民解旱灾的求雨台;

    这里,有莲塘后龙山飞仙岭上绽放的珍稀莲花;

    这里,有莲塘后龙山鸡仔回笼山顶上的鸡鸣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