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4章 电话卡

    吃完饭差不多八点的样子,小宋要出去逛逛。

    依然是我推着自行车,她坐在后面,两条腿来回悠达着。

    出德外,东南方向奔鼓楼,穿过美术院,来到甘雨胡同。

    一个民房门上贴着“报纸杂志,代卖旧书”,小宋推门就走了进去。

    非常小的一个院子,各个房间都亮着灯,靠门洞的偏房门上挂着一个很小的牌子,写的是“电话卡”。

    那年代街上很多公共电话亭,一边一个雨罩子的那种,除了个别车站和商场有封闭的小亭子,基本都是一个简陋的小雨罩。投币的很少,基本都是插卡的。而且那时候固定电话也只有电信这一个运营商,隶属于中国邮政。通信业务真正从邮政系统剥离出来独立运行,也正是在九八年。

    插卡电话当然要用到电话卡,那种Ic卡很多地方有卖,邮局、书报亭、专业卡贩子,甚至是我们学校的零售商店,价格也是参差不齐。当时最流行的是面值二十元的,邮局是原价出售,而书报亭一般是十九块,卡贩子基本都是十八块钱一张。我们学校里有很多电话亭,学校商店的电话卡一般卖原价,少数学生会干部能在那里十八块买到,然后再十九或者原价贩卖给同学们。

    不知道小宋从哪里得到的信息,这家的电话卡要便宜很多,三百块二十张,最低就是二十张起售。当然也有面额三十和五十的可以买,但是性价比相对就低一点,如果在他这里进货出去贩卖,最赚钱的也是这种二十面额的。

    小宋真是神通广大,她连我们学校电话卡价格都知道,甚至我都不知道学生会的同学们倒卖给我们电话卡是赚钱的!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出来找书报亭买卡,但是很少有人敢在卡贩子手里买卡。因为各种被卡贩子欺骗的流言,充斥着整个学校,不知道真的是那样,还是那些有利可图的人,在故意散播谣言。

    小宋让我去学校贩卖这些电话卡,每张起码有三到四块的利润。

    毫不夸张地说,一到课间,每个电话亭都在排队,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打电话而迟到、逃课!即时通信技术的实现,让人们非常兴奋也非常新鲜,而更多的是痴迷。每一个民用新兴科技的诞生,都会出现这种疯狂的痴迷。有人卖肾买手机,也有人为了游戏充值去抢劫杀人,更有人为了打赏主播挪用天文数字的公款!

    “大姐,我们学校的学生会,有事没事就抓在学校倒卖商品的同学们!要如你所说,他们卖卡有利可图,那更不会轻饶了我,这是明着抢他们的饭碗!”

    “犯什么傻呀!别大张旗鼓,明目张胆地卖!先拿几张出来,和同学们显摆一下,就说是十八块钱在一个书报亭买的。他们要是问那个报亭在哪,你就说远点,让他们坐车去都不够本!一准有人求你转一两张给他们!你还得装的有点不情愿,让他们保证守口如瓶,不把你供给学生会!就算是学生会知道了,你也能脱身!我没赚钱,就不算贩卖!再说了,不是我卖给他们,是他们求着我转两张给他!实在闹大了就找学校管事的老师告他们学生会的状!这是什么,他们自己当投机犯,反倒抓我们好学生!”

    “大姐,你这话在理,可是我还是有点担心。”

    “不用怕,有我呢!真有人找你麻烦,我去你们学校给你讲理去!”

    “那就不必了,真要有学生会找我麻烦,我就听你的,找教务处告发他们去!”

    “别怂,挣点零花钱而已,没那么大的罪过!你看看你,平时不是沾老塔的,就是靠别人接济,多没意思!家里给的那点钱都不能吃顿好的,还想着买吉他,就指望你们乐队那不靠谱的演出费啊?什么时候能攒够?咱们低价卖卡,同学们高兴,自己又得实惠!为什么不干呢?”

    “是!我知道了!明天去学校就按你说的去做,确实同学们得不少的实惠,咱们也有利益可得,上算!”

    “一个星期能卖得完吗?”

    “估计三天就能卖完吧!我们学校的电话亭子都得排队!每个垃圾桶里都有用完的卡!消耗量大了去了!我见过一个同学一次买十张的,然后去打声讯台聊天,整晚都在那抱着电话不放!”

    (注:这里的声讯台,指的是电信服务商分包出去的一种收费语音服务。有一段和声讯台有关的小故事,后面会有交代。)